
幼儿园教案(精选15篇)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:
1、尝试用报纸棍随意造型,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状。
2、能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,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鱼眼睛的粘贴。
3、喜欢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。
活动准备:
1、经验准备:欣赏过各类“美丽的鱼",画过热带鱼,对鱼的外形特征、花纹色彩有所了解。
2、材料准备:报纸鱼范例2个;幼儿卷的报纸棒若干、彩条若干、剪好花纹的彩纸若干;双面胶、透明胶、剪刀、垃圾盒;背景图一张;海浪音乐、没有鱼鳍、鱼尾、眼睛的半成品报纸鱼各一个
活动过程:
一、游戏“纸棒变变变”引导幼儿用纸棒随意造型师:变出来什么,还能变成什么
二、请幼儿欣赏用报纸棒做成的报纸鱼,共同探讨鱼的身体结构、制作材料及方法
1、启发幼儿探索鱼的制作方法:先用报纸棍任意围成鱼身体的.竺譬,使用透明胶连接;然后用彩色纸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;妄善用彩色纸片装饰鱼尾、鱼鳍和鱼眼睛
2、小鱼少了鱼鳍、鱼尾、鱼眼会怎样?小鱼是镂空的,眼睛怎么粘贴?
三、提出要求,幼儿制造
1、鼓励幼儿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报纸鱼2、提示幼儿注意材料使用和操作习惯
四、幼儿制作,教师教导重点指导个别装饰花纹、粘眼睛有困难的幼儿
五、欣赏评价引导幼儿从形态、花纹、鱼眼的粘帖位置、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
活动反思:
制作报纸鱼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新鲜的、有挑战性的。由于这次手工有一定的难度,我采取探索尝试法,把动手实践的机会留给幼儿,鼓励幼儿自己动脑、动手,在折一折、弯一弯、碰一碰的过程中,学会用报纸棍造型,让幼儿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。花纹装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,鱼眼睛的高主萎本次活动的难点,幼儿的作品在鱼身的花纹设计、鱼眼睛的粘贴上出现了多种创意,有的是花纹的组合,有的用了对比色,还有的用了渐变色,幼儿通过动脑想出了不同的鱼眼睛的粘贴方法,每个作品都独具特色,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。
专家点评:制作报纸鱼,对幼儿来说很新鲜,鱼都很熟悉,但自己去做出来,还是报纸棒做出来的,这真是“童心”,幼儿能不高兴吗?这个手工活动的成功不仅在于立意新,想出了幼儿心里想的乐趣,而且还在于:是一次创新教育活动,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,发展了想象力,培养了想象力,在动脑中找到了快乐,学会了快乐。同时,在折一折,弯一弯、碰一碰中幼儿增强了动手能力,获得了实际体验,由此可以说明,幼儿园应该多设计幼儿喜欢的动脑动手活动,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幼儿园教案2活动目标
1.跟随音乐做吹泡泡的游戏,初步感知音乐中的长、短音。
2.尝试通过和纱巾捉迷藏的动作表现音的长与短。
3.喜欢参加音乐游戏,从中感受游戏的快乐。
4.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。
5.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。
重点难点活动重点:
感知音乐并通过动作表现乐曲中音的长短。
活动难点:
跟随音乐尝试用抽取纱巾的动作表现乐句长短。
活动准备
经验准备:1.熟悉入场音乐;2.知道并能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。
物质准备:音乐素材:《变变变》、《玩具进行曲》;纱巾20条
活动过程
一、开始部分:
听音乐《玩具进行曲》,跟随教师一个跟着一个踏步入场。
二、基本部分:
(一)导入:教师创设参加国王生日宴会的情境引发幼儿兴趣。
师:你们知道吗?今天是精灵国王的生日哦,我为国王准备了一件有趣的礼物,这个礼物可以放在嘴里嚼,是甜甜的,还能吹出泡泡,你们猜猜,是什么呀?
(二)教国王吹泡泡糖,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中音的长与短。师:你们会吹吗?谁愿意上来教教我们?我们一起学一学吧。
师:你们现在都会吹泡泡了,国王还不会呢,我们一起教国王吹泡泡吧,一会儿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国王吹泡泡的秘密。
师:你们发现国王吹泡泡的秘密了吗?他在什么时候会吹泡泡啊?是怎么吹的?
完整欣赏音乐,能够跟随音乐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,发现音乐中的长短音。
(三)撕泡泡糖,进一步用撕泡泡的动作感知音的长短。
师:呀,国王不小心把泡泡糖吹到了头上,怎么办呀?谁能他取下来?
师:呀,糟糕,这次粘哪里了?泡泡糖除了会粘脸上,也许还会粘哪里呀?
第二次完整欣赏音乐,师幼共同跟随音乐玩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后撕下来的游戏,再次感受乐句的长短。
(四)纱巾躲猫猫。用抽取纱巾的动作表现乐句长短。
师:国王今天好开心啊,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教国王吹泡泡,而且还是跟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吹泡泡,吹出了小泡泡、泡泡,为了感谢你们,国王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,睁眼睛仔细看哦!
1、听音乐为每位幼儿分发纱巾。
2、引导幼儿配合相应的`音乐跟纱巾玩捉迷藏。
师:可爱的小纱巾想跟我们的身体玩捉迷臧,想想它可以藏在哪里呢?
师:刚才我的纱巾是一下子就出来的吗?
当幼儿说出一个藏纱巾的地方时,教师引导幼儿配合音乐将该动作演示一遍,并让其他幼儿模仿。
师:你们想出了好多藏猫猫的地方,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和纱巾做游戏吧!
第三次完整欣赏音乐,加入跟纱巾捉迷藏的情境,让幼儿自主选择纱巾藏起来的部位,跟随音乐充分感受音乐中的长短并尝试用抽纱巾的动作来表现。
三、结束部分:
师:小纱巾跟我们玩的有点累了,让它在我们的手里睡一会吧。
活动总结:
在音乐游戏活动中,教师通过让幼儿辨别长音与短音,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。让幼儿根据音乐里面节奏的变化来用动作表现音乐,激发幼儿的想像创造力,在教学活动过程中,我运用了工具丝巾,并结合幼儿喜欢的游戏场景活动,把抽象的音乐元素音长和音短形象化,幼儿通过玩、听、想象,轻松、自然、快乐的状态下,既理解和掌握了音的长、音的短,同时也尝试音乐创造。通过节奏的练习、音乐欣赏活动,让孩子们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。此次教学活动选材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,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,很好的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。
幼儿园教案3活动目标
1、知道春天来了,小花小草都长出来了,要爱护花草。 ……此处隐藏15258个字……幼儿已有生活经验,我将“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,知道磁铁具有吸铁的特性”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,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充分地感知、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,引发孩子探究磁铁的兴趣。
活动难点:
通过操作探索,发现磁铁的特性,并运用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究的结果。
说教法
幼儿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。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。这节课通过“神奇的手套”这个魔术激趣,导入课题,接着让学生认识磁铁,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、在玩中求知,探究磁铁的性质。在自由探索过程中,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,提高学习能力。最后顺势拓展联系实际,延伸问题。激发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,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。
1、设疑猜想法。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。
2、情境创设法。为幼儿创设帮磁铁宝宝找朋友的情境,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投人到探究活动中去,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。
3、观察指导法。针对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,采取随机指导,适
当调控活动的进程与节奏。
说学法
根据《纲要》,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,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分组讨论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,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。
所以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,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在与环境、材料、
教师、同伴的交互作用中,去发现、思考、感知、表达;在探究过程中惊异
科学,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。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:
1.操作体验法。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,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积累经验。因此,为了加探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,我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,让幼儿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。
2.表达交流法。引导幼儿围绕“能被磁铁吸住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”这一问题进行表达交流,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,满足幼儿想说、敢说的愿望,以达到分享知识经验的目的。
说活动过程
《纲要》中提出:我们的教育应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,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,进行尝试,感受参与的乐趣,并能在探索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.因此,本次活动我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:
一、师玩魔术“神奇的手套”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。
教师通过“神奇的手套”的魔术,将盘子中将小铁球吸到手上,从而激起幼儿的兴趣。引出藏在教师手套中的磁铁。
接着为每位幼儿介绍磁铁,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磁铁的外形特点.
这一环节,把知识融入游戏,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会探索和发现.
二、实验部分
实验一:
幼儿自由探索,尝试分类.通过第一个环节,相信幼儿已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索它的奥秘.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,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材料,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.
1、磁铁还能把什么物体吸起来呢?你面前有很多材料,你自己动手试一试吧!
幼儿一边动手实践,一边和同伴能交流.
2、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尝试给玩具筐里的物体分类.每组发放两个分类盒,按照盒上的图案投放物体,被磁铁吸起的放一个区域里,不能吸起的放另一个区域里。
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,还需要教师把他们获取的经验进行整理.
师幼交流经验
(1)幼儿相互交流。让幼儿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。
(2)师幼共同交流、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:哪些东西是磁铁宝宝的好朋友,能被磁铁吸住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。
(3)教师小结:因此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,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
科学领域教育的方法:一方面强调幼儿亲自动手,通过观察、实践等方法认识自然、探索自然;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的介绍和引导,通过展示、讨论、游戏等方法向幼儿介绍有关信息,帮助幼儿丰富、总结他们的科学知识.
活动中,教师通过提问,引导幼儿自由发言,充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,最后得出结论:磁铁愿意和铁制品做朋友,会吸铁制品,平时,我们也叫它吸铁石。因此磁铁能吸住铁制的'东西,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。
这一环节,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,活动目标的大部分在此环节完成.在这里,幼儿不仅参与了自主探索,还尝试了分类,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交流,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.这也正符合《纲要》精神:孩子是学习的主人,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只充当支持者、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.
4实验二、自由操作
幼儿在《找朋友》乐曲伴奏下,拿磁铁在活动室内找一找哪些物品能被吸引,一边找,一边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,以巩固对磁铁特性的认识.
5实验三、提供问题情境,扩展幼儿经验
通过视频情景介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请幼儿帮忙解决
(1)工人张师傅的铁钉掉进沙坑里,请小朋友帮忙把钉子捡出来并且不会扎伤手。
(2)周老师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玩具框里,请小朋友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挑出来。
(3)小一班的小弟弟的玩具车不小心掉到了鱼缸里,有什么方法可以不弄湿袖子把小汽车捞出来。
通过幼儿实践活动,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.这个环节让幼儿学会把已有知识灵活运用,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.
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,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。在这次科学活动中,孩子们通过玩一玩、说一说、想一想、找一找等形式,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。所以也叫做吸铁石。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,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,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,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,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,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,这也达到了我们“支持探索”的出发点和归宿。
优点:
本次活动五大领域中其他领域相融合
1、数学领域: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尝试给物品分类.
2、语言领域:幼儿在探索中相互交流,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发展.
3、社会领域: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.
本次活动所用操作材料的投放,为了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动手操作,我准备了平时比较常见的操作材料,同时,针对中班幼儿比较好玩,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征,活动中,操作材料是一步步分层次投放.这样,不仅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,还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兴趣,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.
缺点:
活动中,在水中取物这个环节,幼儿总是不能把小剪刀吸上来,总是需要老师的帮忙。
措施:可以让幼儿多尝试其他的磁铁试一试,例如用魔术小戒指试一下,或者用磁铁连在一起试一试。
说活动延伸
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
既然磁铁这么厉害,有这么多的好朋友,那请你想一想,在生活中你看到磁铁应用在哪了吗?教师可提供一些含有磁铁的实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