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

时间:2024-07-13 20:41:25
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

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,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于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中,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晏殊,下面分享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。

  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1

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
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
晏殊是神童。

十四岁入仕,“早而夙慧”,年少进入府僚;后“神秘得器”,被提拔为枢密副使;因违反刘太后旨意而“获罪外贬”,知宣州,改知应天府;不久,“再入中枢”,官至宰相。可以说他的仕途,政治生涯,虽有坎坷,还是比较顺利的。他病故后,宋仁宗还赐其谥号:“元献”,并用篆体在碑文写下:“旧学之碑”四个字。

晏殊写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这首词,是在他显官要职时创作的。平时,他经常在诗酒对唱之风月和悠闲自得之吟咏中度过,在这些诗词唱赋中,往往会流露出官僚文人的思想空虚,精神不振,对逝去的年华,迟暮落寞的感伤和叹息。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这首诗词,就是晏殊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。

我们大体了解了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。我们再结合这两句词的前后句,就能更加领悟这两句词的含义了。

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接上面的一句:“夕阳西下几时回”。“夕阳”是落日,“西下”是指落日向着西方地平线落下,“几时回”是什么时候回来。这是描绘了一幅风景秀丽的,夕阳西下的自然风光,抒发了作者面对着这幅即将逝去的美景,所发出由衷的感叹:这幅夕阳西下的景色,什么时候能回来?

“几时回”这句的下句,紧接着转入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。

  

晏殊雕像

“几时回”的感慨,使作者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渴盼之情。而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对应上句“夕阳西下几时回”再恰当不过了。

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对应上句“夕阳西下几时回”中的“夕阳西下”。夕阳下山了,那幅夕阳红的美景被时光淹没了;花儿落去了,那幅百花争艳的靓丽景色不见了。这里的夕阳指的'人,上了岁数的人,同时,也是指自己,“几时回”是夕阳人所发出的渴盼的呐喊。

紧接上句,下句是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,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的伤感。这种感伤会一直陪伴着自己,无奈下去吗?难道没有一点儿希望吗?

“似曾相识燕归来”回答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中疑问。燕子归来了,这幅生动的画面“似曾相识”。是啊,每年的“燕归来”,就是在告诉人们,春天的时光始终来去匆匆,年复一年。这是作者从伤春中解脱出来的真实写照,从花落去的无可奈何,到看到了燕归来的似曾相识,暗喻了春天,对春的向往与珍重的深情。

接下句的结尾句“小园香径独徘徊”,把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,充分地展现了出来。作者在小小花园里的窄小的径道上,独自穿梭着徘徊着,是激动?感慨?追索?感悟?还是在思索这其中的人生与时光的哲理?时光就是这样悄然离去再来,但是,人的生命时光是有限的,逝去了不能再来。这是在思索:

  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2

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出自北宋晏殊的《浣溪沙》

一曲新词酒一杯。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
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:

我填了一首新词,倒了一杯美酒。此时的天气,与去年相同。而我在旧亭台上,看夕阳西下,心底想的却是,何时才能归来?

令人无可奈何的是,看见花红落残;似曾相识的是,春燕又飞了回来。而我依旧在独自徘徊在小径中,淡淡的忧愁席卷而来。

正如题主所问,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总有一点意犹未尽、意外言外的感觉,那到底是什么呢?

晏殊是谁?他有着怎样的生平过往?

世人都会说,这首《浣溪沙》是晏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。实际上,这种说法不太准确。

晏殊作为历史上著名的“宰相词人”,一生的文学成就,不亚于他的政治才能。

他写了一万多首词,但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散逸,如今仅存《珠玉词》136首, 《全宋诗》中收其诗160首、残句59句、存目3首,以及《全宋文》中收录的散文53篇。

晏殊,以“神童”起步,5岁能诗,14岁参加殿试而后被授秘书省正事,留秘阁读书深造召试中书,17岁任太常寺奉礼郎……由此开始了他的宦海沉浮的生涯。

且不论他的.政治成就,他年少成名却难得有一份真诚、缜密的心情,用今天的话来说,有格局、三观正、不恃才傲物。

用比较客观中正的话来评价他就是——为人刚简威猛,待人以诚,虽处富贵,但生活相当简朴,并且乐于奖掖人才。因此,他才会一生笔耕不辍,并且励志于创办教育,欧阳修说他是"自五代以来,天下学废,兴自公始"。

就是这么一个人,晏殊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,不仅能承前启后,而且非常具有个人色彩。

  

晏殊的文学成就

从宏观角度来说,晏殊最为人所称道的词,吸收了南唐"花间派"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,开创北宋婉约词风,被称为"北宋倚声家之初祖"。

他的词语言清丽,声调和谐,在内容呈现上,非常注重精神内涵的挖掘,写景写事,均赋予其一种生命力,将自己的情绪、理性的思考,融入其中。哪怕是描写富贵、哪怕是伤春怨别,都能让人感觉到“砂砾里开出花”的惊喜感,这是一种理性的反省。

晏殊虽然身处高位,但是他从不吝啬对柔情的表达,而其中所透露出的旷达、理性和圆融通透的个人风采,与他的人一脉相承,是为人如其文。

在这样的印象中,他广为流传的佳句有:

"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"(《浣溪沙》)

"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"(《蝶恋花》)

"念兰堂红烛,心长焰短,向人垂泪"(《撼庭秋》)

都是如此,风格统一,言辞优美工整,更是意在言外,令人回味无穷,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空间。
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

再回到《浣溪沙》的这一句。显然,这是晏殊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幕——政务繁忙的间隙中,总有片刻的闲暇时光,他在旧亭,就着酒,写着新词。从这一刻,他作为词人的敏感,就已经开始捕捉一种微妙的情绪,那就是新与旧的对立。

在晏殊的政治生涯中,有一次非常重要的“变法”——庆历新政,他重用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等,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,但随着晏殊被罢相,范、韩、富等被贬,"庆历新政"也宣告失败。

因此,新与旧,对于晏殊的感触是异于常人的。于是,闲暇的欢欣,在这种心绪下,看见夕阳西下,内心涌动的不是自然之美,而是对于归宿,更是对于前路何往的迷茫。

傍晚时分,借着夕阳柔和的光,他看到的是娇艳的花朵盛极而衰后落下帷幕,以及归来的燕子,所荡起的心中疑惑,年年燕归来,此时的燕子与往年没有不同,但只是似成相识,并不是以前的那一只……

这就将场景置于一种宇宙洪荒的时间轴上,因此就显得缺乏永恒和安全感。这也就是词人接着在小园中,落满花的小路上,独自徘徊的原因所在。

触动你我的,不是眼前的花与燕,而是晏殊在静止的自然万物中,看到了流动、看到了变化。可以说,他是以文学的笔法,写出了哲学的思考——世界是流动的。

当他看清了这一点,他也就会在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中,更加的从容与豁达。因为流动,他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变化,时刻做好准备,这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。

所以,如果一味地沉溺于伤春,那就小看了这一句的格局。他是在时光的流转中,看到了世界的本质,在流动中抓住美好,这才是我们应该去与他产生共鸣的地方。

《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