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

时间:2024-03-28 00:11:29
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

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,39岁这个年龄段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说年龄老尚早,说年轻青春已经不早了,很多人到了39岁就开始焦虑,对于即将奔四的年龄,下面分享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。

  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1

男人39岁有什么讲究

逢九年分为明九年和暗九年。但凡人的年龄虚岁有九字的年,就称为“逢九”年。不知是和出生月份有关,还是人们在漫长的与大自然抗争过程中,总结出来的凡是九的倍数也不吉利。

明九年指本人虚岁年龄出现带九:即9岁、19岁、29岁、39岁等。暗九年指本人虚岁年龄以九的倍数出现:即9岁、18岁、27年、36岁等。

逢九年为什么这样可怕呢?因为每年的除夕日和阴历七月初一,主管阴曹地府的阎罗王传命判官呈上生死簿查阅,并对逢九年的人进行随机点卯。每年两次,不论男女老幼。点到谁算谁。所以,尽管有的人年纪轻轻,身体硬朗,不知怎么便莫名其妙的去世了,还有的人突然遭遇不测,命丧黄泉。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,身体颤颤危危,老态龙钟,仍然活了一天又一天。

正应了生死路上没老少,三岁孩童不敢和八十岁老汉打睹(睹寿命)的说法。每年凡被阎王圈了的人名,当年则难逃厄运。上半年去世的人,除夕夜被点卯,下半年去世的人,阴历七月初一晚被点卯。即使没有被点卯的人,也是流年不顺畅。人们只要闯过逢九年,便可身心通泰。因为鬼魅惧怕红颜色,红颜色衣服可祛邪避灾。所以人们每到逢九年,特别是汉族人,身穿红背心、红裤衩、腰扎红腰带。大年三十(指除夕夜)和阴历七月初一夜,闭门不出,由家人陪同下平安渡过那个时辰,并在每月的初一、十五拜流年太岁、神佛,以求吉祥。

人遇逢九年,身心不顺畅,呕心斗气之事时现,它是人生中的重大坎坷。多灾多难,轻者闹病破财,重者险象环生。人若逢九,特别是暗九年,必须处处小心,谨慎行事。尽量避免口舌,不去危险之地。特别是男怕生日前,女怕生日后。在逢九年,男人生日一过,便可以喘一口气,但不能放松戒备。女人相反,除生日前小心处事外,生日一过,更要加强自我防范,以防不测。男初一,女十五,即男人注意临近初一的日子,女人则要注意临近十五的日子。

  

男怕三六九

“男怕三六九,女怕一四七”,很多地方,都有这样的俗语。俗语中的经验,多为来自实践的总结,至少是属于现象的归纳,不可全信,也不可不信。

“男怕三六九”,其意是男人活到逢三、逢六、逢九这样的年龄,尤其是三、六、九组合型的年龄,多会遇到一道坎,比如家庭、事业、健康,等等。人生有无数的坎,最大的莫过于生死。

耶稣(公元前4年—前33年),《圣经》中所说的救世主。耶稣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,三十三岁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。

亚历山大三世(公元前356年—前323年),马其顿帝国国王,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,曾以其雄才大略统一希腊全境,横扫中东地区,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全境,荡平波斯帝国,大军还开到印度河流域。公元前323年6月初,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倒,十天后死去,死时也仅三十三岁。

曹叡(204-239),字元仲,沛国谯县人,魏文帝曹丕长子,母文昭皇后甄氏,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。曹叡能诗文,与曹操、曹丕并称“魏氏三祖”。曹叡二十三岁即位,在位时成功地防御了吴、蜀的多次攻伐,并平定鲜卑,攻灭公孙渊,颇有建树。曹叡病逝时,时年三十六岁。从此,三国归于晋。

三十岁的.最后一年,就是三十九。三国时期的诸多名人,即是死于三十九岁。

吕布,字奉先,五原郡九原县人(今内蒙),东汉末年名将,汉末群雄之一。吕布是《三国演义》中“第一猛将”,后世则有“三国英雄算马超,马超还是吕布高。”吕布先后为丁原、董卓的部将,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了董卓,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击败,转而依附袁绍。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又袭取徐州,割据一方。建安三年十二月,吕布败于下邳,被曹操处死,死时三十九岁。

马谡(190-228),字幼常,襄阳宜城人,侍中马良之弟,蜀汉官员、将领。马谡才器过人,好论军计,诸葛亮对其深为器重。建兴六年(228年),诸葛亮北伐时马谡错失街亭,被诸葛亮处死,时年三十九岁。他的哥哥马良(187-222),字季常,刘备的蜀汉政权中的侍中。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,马良遇害身亡,时年三十六岁。马谡兄弟二人,都没有跨过三、六、九的坎。

岳飞(1103—1142),字鹏举,汤阴人,抗金名将,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、战略家,民族英雄,位列南宋“中兴四将”之首。1142年1月,岳飞死于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时年三十九岁。

明初名将常遇春(1330—1369),死时三十九岁;明初著名文人高启(1336—1374),死时三十九岁;明光宗朱常洛(1582—1620),死时三十九岁;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(1600—1639),死时三十九岁;死时三十九岁……更为诡异的是,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(1624—1662),郑成功之子郑经(1642—1681),这一对著名的父子,死时都是三十九岁。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(1606—1645),明思宗朱由检(1611—1644),这一对冤家死对头,一个死于三十九岁,一个死于三十三岁,全没逃过三、六、九的坎。

  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2

对应:立秋,七月十一日~七月十五日,191~195天,午时日中,中午,12:40~13:00点,或跃在渊,工作中期,发奋图强,38~39岁。

顺其自然:意思是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。

成语出处:(五代)何溥《灵城精义》:“看砂水之吉凶纯驳与龙身之骨脉配合何知,合则顺其自然而以正合,不合则用剪裁制化之法而以变合。”

事关重大的关键时刻,只能顺其自然,听天由命了。我命由天不由己!

很多人常常说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要有信心、有决心、有恒心,必能成功。老实讲,想要成功,小事可以由人决定,大事依然要看天命,人所抢来抢去的都是小位子而已。

  

一、什么才是真正的“道法自然”

对中国人而言,其人生哲学的理论来源无非是儒、释、道三家。儒家提倡存心养性,释家提倡明心见性,道家提倡修心炼性,三教无外乎都重在一个心字。用通俗的话来讲,即儒家让人拿得起,释家让人放得下,道家让人想得通。

“拿起”与“放下”,是一种人生态度,而“想得通”则是一种人生智慧。所谓智慧面对人生,就是不必刻意于有为或无为,而是在面对任何事情或境遇的时候能随遇而安,顺势而为,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、平和的心态、豁达的心胸。道家用四个字为这种人生智慧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,即“道法自然”。

1、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

《道德经》里讲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,“一”为一气,是成为万物根本的那个元气,有此元气,万物才能化生,而生命则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。

“生”之所以与大道、与天地并列而居,因为它就是道的呈现、是道的别体。祖天师深刻体悟到生与道的密切关系,赋予“生”以重要意义,并从关怀生命出发,把人的生命提升到与“道”同等的地位。道与生的关系,顺而生之是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法而从之是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返而为之是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”。

这也是道法自然规律的完整呈现,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,围绕着“道”这一核心,生命的起源、生命的形态、生命的价值、生命的理想、生命的意义从不同层面被一一展现。

2、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

“道法自然”的基本原理落实于生态环境,即人类要维护世界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,而从不用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。面对自然,人类所要做的就是“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”

生态保护最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要维护生态物种的多样性,为此,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生态智慧命题下的道教的财富观,那就是“以物种多少论财富”。道教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为人类财富多寡的评判标准。

3、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

何谓道?有天道,有人道。无为而尊者天道也,有为而累者人道也。天道自然无为、无目的、无意志,而人道与天道相去甚远,是有为之道,是相伴着人类的欲望膨胀和自我意识增强而建立起来的后天之道,是人类自然天性被蒙蔽后所形成。以这样一种带着私欲的心态面对生活,自然会“心为物役”,并且“心为物累”。

要想去除内心的这种执着,法天道而行,太上道祖宣示了这样一种方法,即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“朴”是指人们本性的原始状态,即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之时,简单而纯粹、质朴而无华。而“抱朴”,就是去除后天之伪,复归于朴素之道。

道教“抱朴”的方法固有多种,但取其最上者是效法水的.品德。太上道祖说: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”。我们可以从再平常不过的“水”中领悟道的本质,体会道的特性,因为水性柔弱、居下不争、滋润万物。所谓水有七德: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,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

4、顺其自然的人生智慧

在“道法自然”的语境之下,道教在教导人面对生活之时要采取一种“顺”的态度,即通常所说的“顺其自然”。这里面应该包括两层含义,一是知自然之道,审时度势,不强作、不妄为;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方向,顺势而为之、自然而有为。

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“道家让人想得通”的道理,想得通的前提就是顺,顺应天时,顺应世事。人生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,所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都要调理心态,坦然面对,顺而通变,顺而通达。像水一样通而无碍,总能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或发挥作用的形式,这样既顺应了时事也是顺了自己的心。

5、复归自然的人生哲理

太上老君说,“反者道之动”,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变化,周而复始的运转,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醒,要看到事物相反的一面,否则就会陷入迷失。为了避免这种迷失,人们需要找寻,需要回归,回归到宇宙形成的原点,大道诞生的始初。于人而言,即是太上道祖所说的“复归于婴儿”。

“复归”,就是回过头去,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,找寻曾有过的婴儿状态,即柔弱的、天真的、纯粹的、丝毫未染的、最本真的状态。在这个状态下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达到心境清澈透明、万念俱化为虚无的极致,安守着天地间固有的那份宁静。“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”,心内与身外的世界都在不停地变化、运转之中,我们所要做的,只是认真地体味这种不可抗拒的无常变迁及循环往复。“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”,直到万物万众纷纷回归到自己的本原。

6、虚无自然的人生境界

道的本性就是虚无与自然,人要法道而行自然要拥有虚无自然的情怀。虚无者道之体,自然者道之性。虚无则无所不容,无所不通;自然则无为而无不为,万物和谐繁荣;自然就是要遵循宇宙生成的规律,而虚无体现的则是江海一样的包容胸怀。

道教的众多尊神仙真封号中,许多都注重用“虚”字,如“三清道祖”尊号中都有“虚无自然”的尊称,供奉神明仙真的居处称为“玉虚宫”,而道士在醮坛上唱诵词章也叫做“步虚”,并且大多数步虚词都表达了对虚空缥缈的仙界的向往。

  

二、越聪明的人,越懂得“顺其自然”

有人错误的以为,所谓顺其自然,便是随波逐流,接受命运的设定,该发生什么的时候,绝对不加以改变。

曾经看过一个故事,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会向上帝祷告,虔诚地说道:“上帝啊,让我中一次彩票吧。”

从开始祷告,一直到自己见到上帝,他还是一次奖都没中。因此,他愤懑不平的向上帝抱怨,说道:“亏我那么相信你,你为什么不愿意满足我一次愿望。”

上帝说:“从你第一次祷告,我就已经满足你了,但是你必须买一次啊。”

真正的顺其自然,不是不努力时的顺其自然,而是努力过后的顺其自然。只有真正尝试过的人,才有资格说那句:“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”。顺其自然到了最后,是懂得放下,能够看开。正如《增广贤文》中写道: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”

很喜欢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里的一句话: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。”

总之,顺其自然,从来都不是安于天命,混吃等死,而是全力以赴后的愿意接受,是放下执念,是在往后的人生里,和无法改变的现实和解。

《39岁有什么特殊含义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